由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徐州市文化馆和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具体承办的文化旅游活动之春明季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示活动在云龙湖市民广场圆满结束。...
在泉山区雨润社区广场,2019徐州市“动感彭城—城乡文化对对碰”暨“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 此次巡演活动是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徐州文化馆承办、各县(市)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部共同协办的。...
姜扩军1983年拜董文生为师,专职从事石刻艺术。刀工朴拙粗豪、细腻真切,表现手法以形写神、逼真生动,其作品具有地域性、大众性、艺术性、实用性。先后完成的较大型的石刻作品...
1987年,章华进入窑湾供销社赵信隆酱园店学习甜油制作。一年后,完全掌握甜油制作工艺,并能独立操作。2000年后,章华独立经营赵信隆酱园店,制作销售甜油、甜面酱。他能很好的掌握和控制窑湾甜油制作关键程序制曲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时间,并及时翻转酱胚。...
孙倩2007年开始结识丁丁腔,拜丁丁腔发源地铜山县利国镇寄堡村的杨德胜、丁长英、吴承英及徐州市师范大学程思秀等为师,并跟随程思秀老师学习丁丁腔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更多地了解了丁丁腔的起源及文化背景。...
陈兴民从小就痴迷面塑艺术,读书期间跟随伯父陈洪恩学习面塑技艺,初中毕业后就背起了工具箱单独一人出去闯“江湖”,农忙时回家忙收种,农闲时“南征北战”,一年在外8个月,8年多的时间,他的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
张桂英做的绣花鞋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看到自己的作品这么受欢迎,张桂英来到自己的家乡高渡口村,免费教授村民刺绣技艺,让大家通过做传统手工艺品增加收入。...
曹井栋艺名曹河南,自幼跟随祖父、父亲学习唢呐,九岁登台演出,多次在省、市、县获得优异成绩,在常年的演艺生涯中经过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气息”和“指法”上的演奏特点,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在苏、鲁、豫、皖唢呐界享有较高声誉。...
叶志军1980年9月考入“新沂戏曲训练班”学习戏曲表演,1983年进入新沂市柳琴剧团工作。其唱腔优美舒缓、张弛有度,韵味浓郁、特色鲜明,高低不当、收放自如;尤其擅长扮演正面角色。先后主演了传统戏《张郎丁香》、《灵堂花烛》、《墙头记》、《徐策跑城》...
戚明春十九岁入行,学习烹饪,师从桑大明先生,胡德荣先生弟子学习烹饪,后经胡德荣先生指点研习彭祖菜制作工艺并经常对外交流,开发出新品。他的技艺特点是“以鲜为主,五味兼蓄”,华而实,丽而洁,清而不薄,浓而不浊,酥烂脱骨不失其型,滑嫩爽脆不失其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