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6-82635900
发布日期:2022-08-01 浏览次数:次
亦称“苏北扬琴”, 最初起源于明代小曲,晚清时期出现了双人档、单人档演出故事的形式,观众称之为“丝弦”。扬琴成为主奏乐器后,观众便称之为“唱扬琴”或“打扬琴”。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发展史。流布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的徐州及其周边地区。系“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
徐州琴书演唱形式多样,有单口、对口、三口和群口之分。声腔分为“板腔体”、“联曲体”两大体系。板腔体唱腔结构以[凤阳歌](俗称[四句腔])和[二板](也称[跺子板])两种板式为主体;“联曲体”曲调更为丰富。演出曲目有传统书目《王天保下苏州》《九姐出嫁》《李双喜借年》《小姑贤》《张廷秀赶考》等,现代曲目有《刘二姐算卦》、《一个女人三个娘》《颠倒话》等。徐州琴书尊道教第二代传人邱处机为始祖,称龙门派,传承字号为“道、德、通、玄、靖、镇、常、守、太、清、阴、阳、来、福、本、何、教、永、元、明”计20字辈,在徐州地区有“柴”、“陆”两大门户,传承谱号相同。徐州琴书声腔既有南方曲艺的优美、秀丽,又具北方曲艺的粗犷、激昂。曲词格律严谨,有“三字紧”、“四字跺”、“五字蹦”、“七字十字韵”等。
徐州琴书风格鲜明,乡土气息浓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研究方言、历史、文化、社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