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徐州文化馆官方网站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2022-08-02]

    徐州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分布于徐州的邳州、新沂、沛县、丰县、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贾汪区等。尤其集中分布于邳州市大部分乡镇、新沂市合沟镇及沛县敬安镇。著名艺人有王桂英、衡瑞侠等,都是几岁就跟母亲学习剪纸。技艺世代相传。...
  • 徐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22-08-02]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项)...
  • 剪纸 扩展(徐州剪纸)[2022-08-01]

    徐州剪纸表现内容包括历史事件、戏剧人物、神话传说;动植物、花鸟鱼虫;生活场景、田园风光等。其表现形式有鞋面花、窗花、顶棚花、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另一种是套色刻纸。刻纸主要作品是门吊子,又称门笺。徐州剪纸刀法有“锯齿型”和“月牙型”两种。...
  • 香包 扩展(徐州香包)[2022-08-01]

    香包 扩展(徐州香包),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香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香蛤蟆”。在中国,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徐州香包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分布于徐州各地区,其中在徐州市泉山区比较集中。...
  • 彩扎(邳州纸塑狮子头)[2022-08-01]

    纸塑狮子头作为民间面具之一,是用纸、竹片为原料,通过裱糊扎制造型,再用颜料在其面上绘画,最后用染色的苘扎毛须装饰,周边配以数个金银小铃,抖动时发出响声,烘托演出气氛。邳州纸塑狮子头造型夸张优美,形象生动传神,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用色借鉴传统的木版年画,描绘仿似戏剧脸谱。...
  • 糖塑(丰县糖人贡)[2022-08-01]

    糖人贡,俗称“供品”,是用优质白糖为原料,用模具注塑的民间糖塑工艺,是传统丧葬祭祀礼仪的载体。糖人贡早期用于宫廷祭祀,后流入民间,清代中期传入丰县,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丰县糖人贡主要分布于丰县境内及我省与山东、安徽、河南接壤地域。...
  • 唢呐艺术(徐州鼓吹乐) 扩展[2022-08-01]

    徐州唢呐艺术音色高亢明亮、粗犷奔放。经过改制的唢呐,表现力更加丰富。既有南方的柔婉细腻之气,又有北方的粗犷豪迈之风。唢呐手常根据乐曲的情绪,采用“变指翻调”、“循环换气”、“花舌音”等技法来表现。...
  • 徐州伏羊食俗[2022-08-01]

    农历六月六,新麦登场,羊羔肥壮。为庆祝丰收,人们杀猪宰羊,渐成风俗。徐州俚谚:“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以此形容吃伏羊的功效。徐州地区吃伏羊最早称“尝新节”,亦称“姑姑节”。...

服务热线

0516-82635900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