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6-82635900
发布日期:2024-11-07 浏览次数: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育人工作,11月6日,“体验多彩非遗,感受文化之美”徐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教育现场课。
此次活动由中国矿业大学和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徐州文化馆(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共青团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承办。
目前,徐州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3项。徐州文化馆(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承担着全市非遗保护工作任务,多年来不仅大力推动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传承教学、技能竞赛、文创研发,而且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脱贫致富等重大国家战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活动现场,徐州唢呐代表性传承人贺帅帅、张兰营一曲唢呐合奏《欢庆》拉开活动帷幕。“非遗进校园”暨国潮汉风·徐州国家级非遗产展和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徐州香包传承基地建设成果展,展现非遗之美,徐州香包、徐州剪纸和汉画拓印活动,传递非遗之趣。
徐州香包省级非遗传承人王秀英与孙女孙歌尧一针一线地教同学们缝制粽形香包,备用的香包布面上印有中国矿业大学文化符号的图案,吸引了学生们纷纷参与体验。
拓印体验区,徐州文化馆教师马天真介绍了汉画拓片模板上2000年前的抽象派元素,引来众人围观。
“右手持剪刀,左手转动纸张……”在徐州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孟皎的指导下,一张张红纸变身红蝴蝶,呈现喜庆吉祥的景象。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文表示:“感谢徐州文化馆贴心地为同学们准备这场精彩活动,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深刻了解和感悟大学文化、非遗文化和徐州独具魅力的历史传统文化,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深化与徐州市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沟通合作,用新思路赋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高校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以获批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徐州香包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构建新时代校地共建共享的文化聚合体,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育人新模式,创新“研、学、培”一体化香包工作坊,组建“匠新拾遗”学生创业团队等,推进“多渠道、全方位”香包文化辐射带动。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是馆校合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徐州文化馆馆长、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杨孝军强调,“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必须依靠年轻人。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青春洋溢的青年学子能够在看见非遗、品味非遗、聆听非遗、触摸非遗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关注非遗、人人热爱非遗文化的浓厚氛围。”
文字 | 张瑾
图源 | 徐州文化馆 中国矿业大学
编辑 | 梁玮钢